近日,首屆“華熙杯”CO2捕集轉化與利用設計大賽總決賽在北京會議中心圓滿落幕。經過網絡初評到總決賽層層角逐,歷時3個月,從1187人、241項作品中,評選出特等獎1名、一等獎5名、二等獎10名、三等獎92名。青島能源所微生物制造工程中心推薦的參賽項目“電碳成糧——電催化耦合微藻異養發酵實現CO2到副淀粉從頭合成”(參賽人員:李璐,趙鵬森,紀曉彤,王永強,朱昱曉,狄冰倩。指導老師:劉天中、周文俊、陳林)從來自全國各地科研單位、高校的作品中脫穎而出,榮獲賽事最高獎項——總決賽特等獎。

譚天偉院士和元英進院士為李璐同學頒獎
第一屆“華熙杯”CO2捕集轉化與利用設計大賽是在中國化工學會生物化工專業委員會﹑中國生物工程學會一碳生物技術專委會﹑中國化工學會化學工程專業委員會和中國生物工程學會科普工作委員會的指導下,由北京化工大學和重慶大學主辦的高水平前沿科技創新賽事。本屆大賽主題為“科技驅動、‘碳’索未來”,以科技創新的顛覆性、前瞻性、先導性、探索性為出發點,旨在促進二氧化碳捕集轉化與利用的基礎和前沿科技能力建設,發掘前瞻性、顛覆性科技創新成果,致力于搭建二氧化碳捕集轉化與利用領域的高效能先進技術平臺。青島能源所積極響應國家提出的“雙碳戰略”,聚焦二氧化碳原料合成復雜分子新技術領域,發揮研究所生物、化工、材料等多學科發展優勢,在中心劉天中研究員帶領下,參賽團隊“電碳成糧”,提出基于化學-生物耦合實現CO2到副淀粉的從頭合成。

中心項目組部分成員合影
本項目首次提出電催化CO2到乙醇→裸藻發酵到副淀粉的融合工藝,實現從CO2到副淀粉的生物制造。并在過程中通過氧利用和二氧化碳循環,實現過程強化與高 CO2原子利用率。研究結果將為以二氧化碳為原料通過工業發酵實現 CO2的生物轉化利用提供了一種創新性和經濟可行性的技術途徑,也為實現 CO2 生物制造提供一種新范式,有重要應用價值與示范意義。